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首页
课程
专栏
充值
· · ·
登录
注册
心理学
教育学
西南大学 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测试题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与内容相关的链接
提交
1 个回复
成教学习辅导
1、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是人的发展的:(2)( )
A.内部条件
B.外部条件
C.有利条件
D.不利条件
标准答案:B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由此决定了教育对人的发展起:(2)( )
A.主导作用
B.阻抑作用
C.决定作用
D.绝对作用
标准答案:A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 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些观点说明:(2)( )
A.教育制约人的发展
B.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D.人的发展不受教育的影响
标准答案:C
4、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这是:(2)( )
A.教育政策
B.教育目的
C.教育制度
D.教育计划
标准答案:B
5、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2)( )
A.制度化
B.规范化
C.抽象化
D.具体化
标准答案:D
6、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这是:(2)( )
A.人的发展
B.人的社会化
C.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个性化
标准答案:C
7、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2)( )
A.社会生活方式和人的身心结构
B.社会文化历史和个人家庭背景
C.社会生产方式和人自身发展需要
D.社会哲学思潮和个人自身发展需要
标准答案:C
8、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大理论,即:(2)( )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和遗传决定论
C.社会本位论和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标准答案:A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2)( )
A.建设者和接班人
B.建设者和开拓者
C.一代新人
D.合格人才
标准答案:A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C、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D、使学生体力和脑力协调发展;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 )
A.BDE
B.ADE
C.ACE
D.BCE
标准答案:C
1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叫做:(2)( )
A.素质教育
B.国民教育
C.基础教育
D.职业教育
标准答案:A
12、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教育,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B
13、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B
14、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C
15、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C
16、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D
17、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D
18、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2)(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方针政策
C.学校管理制度
D.学校教育计划
标准答案:A
19、建立学制的依据有: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E、依据各地区的办学条件。(2)( )
A.ABCE
B.ABCD
C.BCDE
D.ABDE
标准答案:B
20、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叫做:(2)( )
A.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教育
D.免费教育
标准答案:B
21、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2)( )
A.自主性
B.选择性
C.强制性
D.差异性
标准答案:C
2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D、计划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E、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 )
A.ABCD
B.ABDE
C.ABCE
D.BCDE
标准答案:C
2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2)( )
A.传授知识
B.培养品德
C.教给方法
D.教书育人
标准答案:D
24、教师的具体任务有:A、搞好教学;
B、提高自身教学艺术;
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D、搞好教育科研;
E、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2)( )
A.ABC
B.ACD
C.ABE
D.ACE
标准答案:D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E、一致性和稳定性。(2)( )
A.ABCD
B.ABCE
C.ABDE
D.BCDE
标准答案:A
26、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A
27、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C
28、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D
29、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这些观点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2)( )
A.是教育的客体
B.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C.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D.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
标准答案:C
3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2)( )
A.师教生学 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B.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传道授业
C.热爱学生 团结互助 和谐发展
D.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标准答案:D
3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叫做:(2)( )
A.教育
B.教学
C.智育
D.上课
标准答案:B
32、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 )
A.研究性学习
B.课外活动
C.教研
D.教学
标准答案:D
33、计划化的学习经验,是为实现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叫做:(2)( )
A.学科
B.教学内容
C.课程
D.课程计划
标准答案:C
34、课程的组成部分是:(2)( )
A.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
B.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C.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D.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用书
标准答案:C
3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叫做:(2)(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方案
D.课程制度
标准答案:A
3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这一指导性文件叫做:(2)( )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指导用书
标准答案:B
37、一般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这是:(2)( )
A.课程方案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制度
标准答案:C
38、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有: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国际性和最优化 ;D、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E、系统性和可接受性。(2)( )
A.ABDE
B.ABCD
C.BCDE
D.ABCE
标准答案:A
39、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叫做:(2)( )
A.教育过程
B.教学过程
C.德育过程
D.评价过程
标准答案:B
40、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指:(2)(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D.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标准答案:D
4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是指:(2)( )
A.间接性 引导性 教育性
B.直接性 功利性 教育性
C.间接性 审美性 实用性
D.引导性 教育性 单向性
标准答案:A
42、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叫做:(2)( )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程序
标准答案:B
43、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一原则是:(2)( )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
C.思想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4、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2)( )
A.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C
4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2)(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C
4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B、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
E、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直观手段。
(2)( )
A.ABE
B.CDE
C.ACE
D.ABC
标准答案:D
47、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2)(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8、要求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9、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标准答案:D
50、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标准答案:B
51、一种间接判断。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这是指:(2)(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比较
标准答案:C
52、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点是:(2)( )
A.目标的游离性 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认知性
B.目标指向性 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情绪性
C.目标指向性 操作松散性 操作认知性
D.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操作认知性
标准答案:D
5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是:A、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B、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C、思维的逻辑性; D、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E、思维的创造性(2)( )
A.ABCDE
B.ABCD
C.ABD
D.CE
标准答案:A
54、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叫做:(2)(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想像
标准答案:C
55、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这一环节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A
56、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这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C
57、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这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D
58、根据记忆内容与记忆对象分类,有:(2)( )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D.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标准答案:C
59、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有:(2)( )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D.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标准答案:A
60、人脑重新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叫做:(2)( )
A.长时记忆
B.记忆表象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B
61、作为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是指:(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A
62、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这是:(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B
63、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叫做:(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C
64、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是:A、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B、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C、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D、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易遗忘; E、遗忘有“先少后多”的特点。(2)( )
A.ACE
B.ABC
C.BCE
D.CDE
标准答案:B
65、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叫做:(2)( )
A.训练
B.技能
C.知识
D.活动
标准答案:B
66、技能的特点是:A、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B、遗传素质对技能获得起决定性作用;
C、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D、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E、技能形成之后很快会遗忘。
(2)( )
A.ABC
B.BCE
C.ACE
D.ACD
标准答案:D
67、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叫做:(2)( )
A.智力技能
B.实践知识
C.操作技能
D.实践能力
标准答案:C
68、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做:(2)( )
A.智力技能
B.实践知识
C.操作技能
D.实践能力
标准答案:A
69、操作技能的特点是:(2)(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B.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标准答案:B
70、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是:(2)( )
A.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B.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C.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D.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反馈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标准答案:C
71、技能形成的反复训练的过程,即要经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的阶段,将一连串的个别动作经反复地练习,形成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的过程叫做:(2)( )
A.模仿
B.练习
C.动作记忆
D.运动知觉
标准答案:B
72、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是:(2)( )
A.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习惯形成
C.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标准答案:C
73、智力技能的特点是:(2)(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B.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标准答案:D
74、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2)( )
A.技能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标准答案:B
75、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叫做:(2)(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单项能力
D.综合能力
标准答案:A
76、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叫做:(2)(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单项能力
D.综合能力
标准答案:B
77、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因素构成的认知能力叫做:(2)( )
A.操作技能
B.智力
C.单项能力
D.智力技能
标准答案:B
78、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该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C
79、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组合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A
80、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类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称为流体智力,另一种形态称为晶体智力。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B
81、智力多元论认为,构成智力的有七种能力:语文能力、数量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D
82、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2)( )
A.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职业差异
B.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
C.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职业差异
D.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标准答案:D
83、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叫做:(2)( )
A.情绪
B.态度
C.应激
D.评价
标准答案:A
84、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缓解
B.成就感
C.快乐
D.激情
标准答案:C
85、智力以感知能力与记忆能力为基础,其核心因素是:(2)( )
A.注意力
B.概括能力
C.判断能力
D.思维能力
标准答案:D
86、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与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B
87、由于外界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A
88、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C
89、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A
90、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B
91、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的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D
92、人的情绪情感要得以表现,主要是通过:(2)( )
A.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与手势
B.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书面文字
C.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与手势 个人日记
D.身段表情与手势 个人日记 人际关系
标准答案:A
93、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叫做:(2)(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压力
标准答案:D
94、如果我们把造成压力的各种因素大致分类,压力源的类型有:(2)( )
A.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B.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物质性压力源 精神性压力源
C.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D.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标准答案:C
95、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叫做:(2)( )
A.需要
B.人格
C.态度
D.动机
标准答案:B
96、人格的特点是:(2)( )
A.相似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B.独特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C.独特性 易变性 整合性 功能性
D.独特性 稳定性 分化性 功能性
标准答案:B
97、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叫做:(2)( )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标准答案:A
98、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叫做:(2)( )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标准答案:B
99、用测验方法,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测出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人格品质,这一方法叫做:(2)( )
A.气质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态度测验
标准答案:C
100、自陈式人格测验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用于受试者自己作答,又称:(2)( )
A.自陈量表
B.统计量表
C.问卷表
D.登记表
标准答案:A
要回复问题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发起人
成教学习辅导
相关问题
问答题 什么是模拟分权结构”有什么优缺点?适于什么样的组织? 的答案
问答题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简述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的答案
问答题 根据教学计划,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每年组织几次期末考试?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 的答案
问答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而不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的答案
问答题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简述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的答案
问答题 什么是模拟分权结构”有什么优缺点?适于什么样的组织? 的答案
问答题 护理心理学 的答案
问答题 护理心理学 的答案
问答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而不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的答案
问答题 试解释以下名词:模拟数据,基带信号,码元,单工通信 的答案
问答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而不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的答案
问题状态
最新活动:
2020-05-25 14:53
浏览:
486
关注:
1
人
1 个回复
成教学习辅导
A.内部条件
B.外部条件
C.有利条件
D.不利条件
标准答案:B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由此决定了教育对人的发展起:(2)( )
A.主导作用
B.阻抑作用
C.决定作用
D.绝对作用
标准答案:A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 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些观点说明:(2)( )
A.教育制约人的发展
B.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D.人的发展不受教育的影响
标准答案:C
4、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这是:(2)( )
A.教育政策
B.教育目的
C.教育制度
D.教育计划
标准答案:B
5、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2)( )
A.制度化
B.规范化
C.抽象化
D.具体化
标准答案:D
6、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这是:(2)( )
A.人的发展
B.人的社会化
C.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个性化
标准答案:C
7、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2)( )
A.社会生活方式和人的身心结构
B.社会文化历史和个人家庭背景
C.社会生产方式和人自身发展需要
D.社会哲学思潮和个人自身发展需要
标准答案:C
8、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大理论,即:(2)( )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和遗传决定论
C.社会本位论和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标准答案:A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2)( )
A.建设者和接班人
B.建设者和开拓者
C.一代新人
D.合格人才
标准答案:A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C、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D、使学生体力和脑力协调发展;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 )
A.BDE
B.ADE
C.ACE
D.BCE
标准答案:C
1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叫做:(2)( )
A.素质教育
B.国民教育
C.基础教育
D.职业教育
标准答案:A
12、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教育,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B
13、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B
14、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C
15、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C
16、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D
17、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D
18、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2)(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方针政策
C.学校管理制度
D.学校教育计划
标准答案:A
19、建立学制的依据有: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E、依据各地区的办学条件。(2)( )
A.ABCE
B.ABCD
C.BCDE
D.ABDE
标准答案:B
20、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叫做:(2)( )
A.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教育
D.免费教育
标准答案:B
21、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2)( )
A.自主性
B.选择性
C.强制性
D.差异性
标准答案:C
2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D、计划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E、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 )
A.ABCD
B.ABDE
C.ABCE
D.BCDE
标准答案:C
2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2)( )
A.传授知识
B.培养品德
C.教给方法
D.教书育人
标准答案:D
24、教师的具体任务有:A、搞好教学;
B、提高自身教学艺术;
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D、搞好教育科研;
E、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2)( )
A.ABC
B.ACD
C.ABE
D.ACE
标准答案:D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E、一致性和稳定性。(2)( )
A.ABCD
B.ABCE
C.ABDE
D.BCDE
标准答案:A
26、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A
27、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C
28、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D
29、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这些观点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2)( )
A.是教育的客体
B.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C.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D.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
标准答案:C
3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2)( )
A.师教生学 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B.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传道授业
C.热爱学生 团结互助 和谐发展
D.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标准答案:D
3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叫做:(2)( )
A.教育
B.教学
C.智育
D.上课
标准答案:B
32、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 )
A.研究性学习
B.课外活动
C.教研
D.教学
标准答案:D
33、计划化的学习经验,是为实现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叫做:(2)( )
A.学科
B.教学内容
C.课程
D.课程计划
标准答案:C
34、课程的组成部分是:(2)( )
A.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
B.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C.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D.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用书
标准答案:C
3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叫做:(2)(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方案
D.课程制度
标准答案:A
3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这一指导性文件叫做:(2)( )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指导用书
标准答案:B
37、一般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这是:(2)( )
A.课程方案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制度
标准答案:C
38、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有: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国际性和最优化 ;D、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E、系统性和可接受性。(2)( )
A.ABDE
B.ABCD
C.BCDE
D.ABCE
标准答案:A
39、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叫做:(2)( )
A.教育过程
B.教学过程
C.德育过程
D.评价过程
标准答案:B
40、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指:(2)(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D.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标准答案:D
4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是指:(2)( )
A.间接性 引导性 教育性
B.直接性 功利性 教育性
C.间接性 审美性 实用性
D.引导性 教育性 单向性
标准答案:A
42、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叫做:(2)( )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程序
标准答案:B
43、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一原则是:(2)( )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
C.思想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4、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2)( )
A.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C
4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2)(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C
4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B、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
E、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直观手段。
(2)( )
A.ABE
B.CDE
C.ACE
D.ABC
标准答案:D
47、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2)(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8、要求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9、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标准答案:D
50、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标准答案:B
51、一种间接判断。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这是指:(2)(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比较
标准答案:C
52、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点是:(2)( )
A.目标的游离性 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认知性
B.目标指向性 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情绪性
C.目标指向性 操作松散性 操作认知性
D.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操作认知性
标准答案:D
5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是:A、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B、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C、思维的逻辑性; D、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E、思维的创造性(2)( )
A.ABCDE
B.ABCD
C.ABD
D.CE
标准答案:A
54、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叫做:(2)(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想像
标准答案:C
55、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这一环节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A
56、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这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C
57、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这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D
58、根据记忆内容与记忆对象分类,有:(2)( )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D.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标准答案:C
59、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有:(2)( )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D.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标准答案:A
60、人脑重新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叫做:(2)( )
A.长时记忆
B.记忆表象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B
61、作为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是指:(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A
62、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这是:(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B
63、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叫做:(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C
64、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是:A、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B、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C、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D、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易遗忘; E、遗忘有“先少后多”的特点。(2)( )
A.ACE
B.ABC
C.BCE
D.CDE
标准答案:B
65、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叫做:(2)( )
A.训练
B.技能
C.知识
D.活动
标准答案:B
66、技能的特点是:A、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B、遗传素质对技能获得起决定性作用;
C、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D、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E、技能形成之后很快会遗忘。
(2)( )
A.ABC
B.BCE
C.ACE
D.ACD
标准答案:D
67、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叫做:(2)( )
A.智力技能
B.实践知识
C.操作技能
D.实践能力
标准答案:C
68、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做:(2)( )
A.智力技能
B.实践知识
C.操作技能
D.实践能力
标准答案:A
69、操作技能的特点是:(2)(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B.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标准答案:B
70、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是:(2)( )
A.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B.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C.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D.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反馈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标准答案:C
71、技能形成的反复训练的过程,即要经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的阶段,将一连串的个别动作经反复地练习,形成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的过程叫做:(2)( )
A.模仿
B.练习
C.动作记忆
D.运动知觉
标准答案:B
72、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是:(2)( )
A.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习惯形成
C.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标准答案:C
73、智力技能的特点是:(2)(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B.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标准答案:D
74、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2)( )
A.技能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标准答案:B
75、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叫做:(2)(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单项能力
D.综合能力
标准答案:A
76、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叫做:(2)(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单项能力
D.综合能力
标准答案:B
77、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因素构成的认知能力叫做:(2)( )
A.操作技能
B.智力
C.单项能力
D.智力技能
标准答案:B
78、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该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C
79、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组合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A
80、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类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称为流体智力,另一种形态称为晶体智力。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B
81、智力多元论认为,构成智力的有七种能力:语文能力、数量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D
82、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2)( )
A.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职业差异
B.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
C.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职业差异
D.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标准答案:D
83、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叫做:(2)( )
A.情绪
B.态度
C.应激
D.评价
标准答案:A
84、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缓解
B.成就感
C.快乐
D.激情
标准答案:C
85、智力以感知能力与记忆能力为基础,其核心因素是:(2)( )
A.注意力
B.概括能力
C.判断能力
D.思维能力
标准答案:D
86、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与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B
87、由于外界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A
88、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C
89、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A
90、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B
91、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的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D
92、人的情绪情感要得以表现,主要是通过:(2)( )
A.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与手势
B.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书面文字
C.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与手势 个人日记
D.身段表情与手势 个人日记 人际关系
标准答案:A
93、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叫做:(2)(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压力
标准答案:D
94、如果我们把造成压力的各种因素大致分类,压力源的类型有:(2)( )
A.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B.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物质性压力源 精神性压力源
C.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D.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标准答案:C
95、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叫做:(2)( )
A.需要
B.人格
C.态度
D.动机
标准答案:B
96、人格的特点是:(2)( )
A.相似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B.独特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C.独特性 易变性 整合性 功能性
D.独特性 稳定性 分化性 功能性
标准答案:B
97、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叫做:(2)( )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标准答案:A
98、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叫做:(2)( )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标准答案:B
99、用测验方法,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测出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人格品质,这一方法叫做:(2)( )
A.气质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态度测验
标准答案:C
100、自陈式人格测验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用于受试者自己作答,又称:(2)( )
A.自陈量表
B.统计量表
C.问卷表
D.登记表
标准答案:A